北京排水泵老化地下管网混乱
为了方便统计和管理,吴其伟将北京市内除输油气管道之外的市政管线分为了7大类12小类,这7大类12类的管线共涉及11个权属部门;而此外,同样埋在地下的输油气管道又涉及11个权属部门;除了这22个权属部门之外,铺设于各个企事业单位、大专院校、小区、军事管理区等区域的支线又往往有不同的权属单位,这都为搜集地下管线的信息增加了难度。
在北京市海淀区一个正在施工的工地。工人们正在刚刚挖好的地基里忙碌着。在工地旁边的小屋里,记者见到了工地的项目经理。他告诉记者,由于没有准确的地下管网图纸,施工前都是由项目开发商自己勘探来摸清地下管网的情况。一旦测量不准,意外在所难免。
这个庞大的13万公里的管道埋在北京城下,权属不清,管理混乱,有的管道连其主管部门都不掌握方位和走向,这种局面的结果就是事故频发。
面对这种情况,吴其伟也颇感无奈。为了减少施工中误挖管线的发生,管线处在2011年9月启动了一个北京市地下工程管线防护信息沟通系统。工程方可以通过该系统发布工程信息,之后所有的地线管线单位都可以及时收到工程信息,如果该工程涉及所属单位管线,单位按照工作规定应尽快给予回复。
尽管北京市的22家主要管线权属单位和45家区域性的权属单位都注册了这个系统,但他们管线处对这些单位并没有约束力,两年来,通过这个平台发布信息的工程只有500项。而记者在北京市规划委的网站看到,仅仅在今年2月6日起审批的项目就达到17916万条,也就是说,绝大多数管线单位并没有在管线沟通系统发布信息。
一个政府部门建立的、为了改变地下管道混乱现状的信息交换平台,很多权属部门却并不买帐,而这些权属部门中很多自己就是政府部门。一个本来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换平台,运行起来只能依靠企业的自觉,而非制度,这个局面让吴其伟多少有些尴尬。而对于如何改善北京市地下管网混乱局面,以及何时才能看到成效,负责这项工作的吴其伟本人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。